Search


【秋分節氣食】嚐一口海水的複雜滋味

牡蠣是台灣最重要的養殖貝類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【秋分節氣食】嚐一口海水的複雜滋味

牡蠣是台灣最重要的養殖貝類,養殖區域遍佈全台,主要產區集中在雲林、嘉義、台南等縣市。特別是民國69到79年間,是台灣牡蠣(Cassotria Gigas)的黃金十年,創造了年超過二十億的產值。

牡蠣有海中牛奶之稱,營養價值高,味道鮮美、易消化,乾肉中含蛋白質45~57%、脂肪7~11%,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、B1、B2。牡蠣富含鋅的成份,對男性補充養分,是很好的選擇。

吃牡蠣鮮甜的海洋滋味並非沒有風險,海洋要是受到臨海工廠污染,牡蠣首當其害。民國75年,高雄茄萣沿海的養殖業者發現他們養殖的牡蠣剝開呈現出翠綠色,這是吸收了不正常含量銅離子顯現的顏色。綠牡蠣的發生,反映出二仁溪溪畔燃燒廢五金、排放工廠污水的環境污染議題。從此,牡蠣變成台灣海岸線出海口對於水質污染的指標生物之一,例如現在新竹香山的海岸飼養的牡蠣,便屬於環境指標用途,是不適宜食用的。

至於視為珍饈進口的生蠔,來自廚師專業的品嚐建議是,選擇冷藏空運,也別泡水清洗,趁新鮮吃。一如上所述,牡蠣的風味來自身處的海洋滋味,品嚐牡蠣的時候也同時品嚐了遠方的海水。洗掉了就失去進口品嚐的意義了。

#食神覺得用蠔刀開蠔很紓壓
#每位少女都應該試試看
#中秋吃蠔請注意生鮮保存,不要連假拉肚子


Tags:

About author
專業新聞獎項肯定: ●2020 【消費者權益報導獎】雜誌媒體類 專題報導獎: 《黑金詐欺:咖啡豆混充騙局》-特優 【消費者權益報導獎】平面媒體類 平日報導獎: 《【素食詐欺疑雲】素食漢堡店「扭登和」爆勞資爭議後,更傳「全素漢堡」並非全素!》-優勝 【消費者權益報導獎】平面媒體類 平日報導獎: 《山水米7年間5次混充牟利!再喊冤,誰信?》-佳作  【消費者權益報導獎】平面媒體類 專題報導獎: 《幼兒園的食安黑洞?台北市近三年最嚴重!中山附幼食物中毒事件》-佳作 【第46屆曾虛白先生新聞獎】公共服務報導獎 報紙及雜誌類: 《黑金詐欺:咖啡豆混充騙局》-入圍 ●2019 【消費者權益報導獎】平面媒體類 專題報導獎: 《送了還是袂爽!餐飲外送如何送進你心坎?》-優勝 【消費者權益報導獎】雜誌媒體類 專題報導獎: 《醒醒吧!開咖啡館沒想像中浪漫!》-佳作 【第33屆吳舜文新聞獎】文字類 深度報導獎 : 《沒落王國的診斷證明》-入圍 ●2018 【消費者權益報導獎】雜誌類 專題報導獎 : 《一頓沒有人滿意的午餐:透視國小校園午餐五大爭議》-特優 《沒落王國的診斷證明》-佳作 【消費者權益報導獎】平面媒體類 專題報導獎:  《不可不知的「醃」害防「漬」法》-佳作 《香港:重視食安風險的美食之都》-佳作  《食品中的致癌物有那麼嚴重嗎?》-佳作 【消費者權益報導獎】平面媒體類 平日報導獎: 《黑心液蛋啟示錄 四點不改 黑心不停!》-佳作  【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】專業組 平面類: 《藍金事業!包裝水為什麼這麼貴?》-入圍 ●2017 【消費者權益報導獎】雜誌類 專題報導獎: 《早餐吃了沒?平家西式早餐店20大哉問》-優勝 【消費者權益報導獎】平面媒體類 專題報導獎: 《泡麵是『拍咪呀』嗎?》-佳作  《別鬧了!日本食品到底能不能吃?》-佳作  【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】專業組 平面類: 《有機=無農殘?誤會大了!》-入圍 ●2016 【消費者權益報導獎】雜誌類 專題報導獎: 《一杯手搖飲,你到底喝了什麼》-佳作 
以飲食為核心,探究與知識、文化、商業、科技以及教育的種種牽動力,建構讀者全面的飲食認知,讓關注食事的閱聽眾,開啟食域新觀點。
View all posts